港口物流園區布局應考慮的因素
根據港口物流園區的獨特性,港口物流園區戰略布局應考慮下列因素:
1)臨近港口
港口物流園區是為發展港口物流業務專門構建的物流園區,港口物流業務首先是傳統港口業務的延伸,因此港口物流園區必須建在靠近傳統港區所在地,以減少多次換裝、運輸,節約成本,提高效益,同時便于港口業務和物流業務的一體化管理,F在一些新建的港口物流園區往往就在港區附近,但也有一些由于某些條件的制約,物流園區遠離港區,結果無法很好地發揮其效用的例子。
2)臨近交通轉運樞紐
港口物流園區周圍應有高速公路網相通,緊鄰鐵路編組站,便于和航空運輸銜接,園區內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相連。一個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統的建立,重點在于更好地解決運輸樞紐內的貨物轉運問題。港口物流園區要求交通便利,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補充,出人自由。貨物的通達性直接影響到運輸的效率以及物流服務的質量。對于新建的港口物流園區應考慮鐵路、公路集疏運系統的配套建設,并使得港口物流園
區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公路運輸是物流園區供、配貨和轉運貨物的主要貨運方式,靠近交通便捷的主干道進出口,就成為物流園區選址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還要綜合考慮路網分布、通行能力和交通管制的情況。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物流園區的鐵路集疏運問題,使得物流能夠以較快較低成本,高質量地到達主要供、配貨對象手中,到達大中城市中心或者郊區供、配貨方的手中。
3)臨近臨港工業園區
港口、物流、臨港工業是港口產業的三大支柱,港區、物流園區和臨港工業區是港口產業集群在空間上的主要體現。臨港工業企業是物流服務的主要需求者,是港口物流的重要客戶,港區、物流園區、臨港工業區在空間上應相互臨近,交通便捷。只有這樣,才能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保證供、配貨質量,較好地參與供應鏈管理。
4)與物流需求量相協調
根據社會可持續發展觀,港口物流園區是以港口為依托,同時又以港口為契機發展起來的物流業務。物流量的大小,決定了物流園區的規模,其業務量的大小與港口吞吐量密切相關,因此港口吞吐量需求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物流園區的規模。物流的發展與港口的發展、當地的產業結構、工業布局密切相關,一定的規模需要相應的土地供應。
物流園區的選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現代營銷理念,更好地滿足物流企業和物流服務需求者的需求,既要避免一些物流園區由于規模過大,有場無市的尷尬局面,也要考慮在選址上有足夠的空間擴展能力,要保證滿足未來物流發展的需要,避免由于不恰當的選址,造成空間的局限。
5)考慮土地成本
物流園區應以經濟效益為宗旨,注重投資與回報的關系。物流園區選址、占地面積都與地價有關,地價的高低直接影響其經營運作成本,因而對其區位的選擇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距離市中心越近,土地價格越貴,配送運輸費用越低;距離市中心越遠,土地價格越便宜,配送運輸費用會越高。物流園區既要追求較低的地價區位,又要考慮距離對日后配送運輸費用產生的影響。除以上因素外,物流園區選址還需要考
慮勞動力素質和數量。
6)利用原有基礎設施
為了減少成本、避免重復建設,應考慮利用現有倉庫、貨物堆場,將其改造成現代物流基地。在諸多物流基礎設施中,倉庫以其龐大的規模和資產比率,成為物流企業的空間主體,國外一般經驗是倉庫用地占整個配送中心用地的40%左右;倉庫建設投資大,回收期長且難以拆遷,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倉儲設施,可減少用地結構調整和資金投入,是物流園區建設和營運降低成本的捷徑。
7)考慮生態環境
港口物流園區的建設要考慮綠化、生態環境,盡可能降低對周邊生活環境的干擾,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8)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合適的選址,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有利于降低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將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港口物流園區與港口相配套,因此應與港口發展規劃相適應;同時港口物流園區的規劃也是港口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因此應以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布局為基礎,順應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的變化需要,與城市功能定位和遠景發展目標相協調,以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港口物流園區應由規劃部門統一規劃,以便與港口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他有關規劃相協調,符合城市物流用地空間的統一布局和統籌安排。物流園區屬于城市或區域內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則很難變動,因此應具有適當的超前性,但也應杜絕任何盲目的、與實際脫節的超前帶來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在客觀分析物流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基礎上,根據港口物流發展預測和分階段物流發展目標,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建設。
以上關于“港口物流園區布局應考慮的因素”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