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稅物流的發展
我國的保稅制度是隨著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擴張和經濟侵略而發展起來的。 1882年,為方便和擴大外國商人對華出口貿易,當時的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 在上海籌建保稅制度。1888年,第一批保稅倉庫在上海建立,這是中國保稅制度的開始, 當時主要是對進口貨物的加工包裝等進行保稅,隨后逐步擴大到其他工業生產性保稅和 商業性保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下,保稅制度基本停用。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方針以后,對外貿易突破了進口買斷和出口賣斷的簡單模式, “三來一補”業務率先得到發展。為適應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和改善投資環境的需 要,保稅制度逐步恢復并不斷擴大業務,實行了一些新的保稅形式,海關設立了主要以 服務加工貿易進口料件為主的保稅倉庫和專門存放出口產品的監管倉庫,成為了中國發 展對外經濟貿易往來,擴大出口創匯,吸引外資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的延伸和國務院及海關總署對保稅物 流發展模式的創新,我國保稅物流發展很快,尤其在港口區域建立形成了保稅區、出口 加工區、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多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 場所,并逐步向自由貿易區轉型。
以上關于“我國保稅物流的發展”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