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
香港原屬廣東省寶安縣,全境包括香港本島、九龍半島南端及昂船洲、新界與大嶼山等235座大小島嶼,總面積約1830平方千米。香港島地勢陡峻,太平山最高峰海拔552米,是全島最高山峰。北岸與九龍半島相對;中間為維多利亞港,面積約60平方千米,吃水12米以內的輪船可以自由進出,是世界三個最優良天然港口之一。港口有三個出人口:東邊人港水道鯉魚門;西邊人港水道硫磺海峽;西北邊人港水道汲水門。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稱北九龍,英國租借后稱為新界。新界丘陵起伏,大霧山海拔957米,是全區最高山峰。在界限街以南的大陸部分,是南九龍半島。九龍北面一帶,山嶺連綿,成為天然的屏障。香港島、九龍半島兩岸的交通,長期以來依靠天星小輪和油麻地公司小輪往還聯系,自從1972年耗資3億2千萬元的海底隧道工程竣工通車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從此歷史性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香港的山丘主要由花崗石和火成巖構成。這兩類巖石通常頗易挖掘,可供作填海物料。從近海地區挖掘的沙粒和礫石,為本港提供了有用的資源。香港的礦藏有鉛、鋅、石英、綠柱石和石墨等,但產量不多;鐵礦主要在馬鞍山,開采多年已盡,該處礦場已于20世紀60年代停產關閉。花崗石均供建筑用途。由于不斷移山填海,市區自然景觀大變。一些本來的花崗石山丘多已夷為平地,供作填海物料。全港已發展的土地約有4000公頃是填海得來的。香港全境領域之中,海域約占2/3。由于本港的海域面闊水深,群山屏障,是可供船只停泊的理想海港,所以一直以來既是國際航運的主要通道,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香港港是亞洲的自由港。
香港港在珠江口外東側,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香港港在采用系船浮筒進行船舶過駁倒載作業,集裝箱裝卸和客運方面都有較高水平。港口管理先進,港口費率在世界上是屬于最低的,是東南亞地區發展迅速的港口之一。香港港是自由港。有海上航線20多條,通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個港口。每年進出港旅客達1000萬人次。
2008年,由于經濟危機影響,香港集裝箱總吞吐量為2420萬標準箱,增長1%,增幅創2001年以來最低,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
香港是世界上極少數不設港口管理局的港口之一,所有港口設施都由私人擁有及運作,業內競爭激烈。20世紀80年代,香港貿易蓬勃增長,很明顯需要一個長期的港口發展策略配合,而港口未來的龐大工程亦需要有審慎的協調。有鑒于此,1990年成立了港口發展局,就一切有關港口規劃和發展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和建議。
港口發展局應以需求、港口處貨能力、生產力、表現及本港內部和區外競爭情況的轉變,評估港口發展需要,建議規劃新港口設施的策略,以及協調政府與私營機構參與訂定港口發展方面的建議。
香港除了擁有優良的港口之外,航運業的表現同樣出色,有很多知名的資深船東、船舶管理公司,以及提供船舶融資、保險等服務的公司。為了加強本港港口、航運業及與航運業有關行業的優勢,政府銳意為航運業營造更佳的經營環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港口發展局經過改組,并于1的8年易名為香港港口及航運局。新的職能除為政府提供有關發展香港港口的意見外,并要推動香港航運業,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航運中心。2000,年,港口.及航運局又增加了新職能,負責鞏固及推廣香港成為世界級運輸及物流中心的地位。
位置及交通
1.位置
香港位于我國廣東省南端,處于珠江出海口之東,西鄰澳門,北接深圳經濟特區。香港在北緯22°18東經114°15'。
2.交通
公路:香港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不僅道路里程少,而且形式單一、質量差,而如今,已有道路1800多千米,且道路形式齊全,密度高,質量好,道路設施先進配套,管理現代化。先后建設有海底隧道、青馬大橋等公路設施。
鐵路:九廣鐵路(英段)亦稱香港鐵路,于1910年建成通車,自九龍至羅湖,全長34千米,將九龍與深圳連接了起來。沿途設12個車站,穿過15個隧道,最長一個是比干山(又稱煙墩山)大隧道,長達2.7千米。香港鐵路主要以滿足香港地區的通勤需要為主,同時也承擔每天通過羅湖和深圳的近10萬人的客運任務。郵件和貨物在過境時無須換裝。
客運:香港鐵路自1983年完成電氣化后,客運量逐年增加,由每天平均4萬人增加到60萬人,1994年12月的一天,客運量創歷史紀錄,達75.6萬人。4趟客運列車每天往返于九龍與廣州間,一趟列車往返于九龍至佛山間。九龍——廣州鐵路運輸自1995年3月后,每天往返乘客增加很多,時速160千米/小時的列車由九廣鐵路公司和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聯合運營。所用動力是國產東風11高速內燃機車。
貨運:貨物列車每天開行24列,上下行各12列。貨物在轉運時均使用內地貨車。1994年貨運量達320萬噸,自內地進入香港的家畜運輸即達170萬噸。
航空:作為亞洲門戶,香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及最具規模的機場之一。香港國際機場坐落于大嶼山赤臘角,距離市區40千米,是世界十大航空港之一。機場航班眾多,每天都有往來于國內各地及國外主要城市的航班,交通十分便利。
自然條件
香港因所處緯度較低,瀕臨海洋,在氣候上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夏不酷熱、冬不嚴寒的特點,故有“遠東避寒勝地”之稱。香港還由于位于亞洲大陸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深受季風控制,所以又形成了年中天氣季節變換顯著的特點。香港氣候有明顯的季節差異。香港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在15.2C,最熱的7月份為27.9T:,年較差12T:以上。香港有明顯的濕季(在夏天)和干季(在冬天),香港年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還可見到天氣的急劇變化。
香港的季節變化在一年中可分為4個明顯的季節,但各個季節長短不同。11月至翌年2月是干冷的冬季,3—4月是潮濕多霧的春季,5—9月中旬是長而炎熱的夏季,其后至11月上旬是短暫而晴朗高爽的秋季。冬季,亞洲大陸性反氣旋經常吹來寒冷、干燥的空氣,使每年12月至翌年1一3月的氣溫,一般在15°C〜18°C,最低在10°C以下,溫差高低懸殊。而且冷空氣侵襲香港期間,強風經常從北面或東面吹進香港,冬季及全年大部分時間吹和緩東風。
春季為3—5月中旬,平均溫度23°C;在這期間天氣變幻不定,常常陰云密布,細雨霏霏,十分潮濕,衣物食品極易霉爛。此時沿岸還有霧,常常影響海上航行和港口裝卸。
夏季為5月下旬一9月中旬,屬熱帶氣候,天氣炎熱潮濕,平均氣溫在27°C〜29°C。
6—9月,下午最高可達到32°C以上,間有驟雨或暴雨。7--9月天氣惡劣。
秋季為9月下旬一12月上旬,平均溫度23C。
冬季為12月中旬一翌年2月下旬,平均溫度17°C。
香港全年平均降雨量為2246.4毫米,5—9月雨量約占全年的80%,6、7月份最多,特別是6月,平均雨量達到457.5毫米。12月為最干燥的月份,平均雨量僅有253毫米。
經常在4一6月發生并連帶有狂風的雷暴,是最影響香港氣候的惡劣天氣。而且龍卷風、冰雹也會突然出現。
經濟腹地
香港地處中國與鄰近亞洲國家的要沖,既在珠江三角洲人口,又位于經濟增長驕人的亞洲太平洋周邊的中心,可謂占盡地利。
為增強香港集裝箱港口的競爭力,香港特區政府已采取了多項措施,如改善跨境交通、方便集裝箱運輸等。香港第一個專為珠江內河貨運而設的屯門碼頭已于1999年年底全面落成,這個碼頭是為集中處理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一帶港口間用船只載運的集裝箱及散裝貨物而特別設立的。
香港特區政府經濟管理專家指出,香港以珠江三角洲為直接腹地,整個華南地區為其重要的間接腹地。珠江三角洲雖然經濟實力不如長江三角洲,但其進出口貿易十分活躍,該地區外貿進出口額約占大陸進出口總額的40%左右。香港全島都是自由貿易區,船舶與貨物通關非常方便,貨物通關只要1分鐘。除此以外,香港是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法律、保險等服務比較完善。香港特區政府把發展物流業和提高、改善供應鏈管理質量放在第一位,并不遺余力地為香港集裝箱港口的發展提供一切必要的有利條件,以比其他行業更加優惠的條件提供發展集裝箱港口碼頭的用地。香港特區經濟局專家預計,未來10年,香港集裝箱港的貨運需求每年將增長5%。
一些國際集裝箱運輸專家指出,雖然來自深圳和中國北方港口的競爭日趨激烈,以致一些本應經香港港口付運的貨物轉往其他港口付運,不過由于華南地區貨運量增長迅速,已足以支持區內港口所規劃的發展,包括香港和深圳的港口。預期香港港口的吞吐量2010年會增加到3000萬標準箱,到了2020年更會增加到4000萬標準箱。
港口現狀
1.泊位情況
香港港有15個港區:香港仔、青山(屯門)、長洲、吉澳、流浮山、西貢、沙頭角、深井、銀礦灣、赤柱(東)、赤柱(西)、大澳、大埔、塔門和維多利亞。其中維多利亞港區最大,掩護條件良好。港寬1.6千米〜9.6千米,面積5200萬平方米,可停泊長305米的大型船舶。香港港有72個遠洋船系船浮筒。其中44個可系泊137〜183米長的船舶,28個可系泊長137米以下的船舶,57個為臺風時系船浮筒。此外,還有香港當局和私人的系船浮筒2000多個。這些浮筒可系泊待靠碼頭船舶,也可進行海上過駁倒載作業。浮筒作業周轉期僅2.7天。葵涌集裝箱碼頭位于維多利亞港區西北部,面積0.85平方千米,有6個泊位,岸線總長2378米,水深12米。香港港口設施計有葵涌、昂船洲貨柜碼頭的停泊處,總長6000米;公眾貨物裝卸區的停泊處,總長7750米;以及58個遠洋船系泊浮標。
香港的貨柜碼頭坐落于葵涌一青衣港池,共有9個碼頭由5家營運商管理和營運。這5家營運商是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香港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中遠一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杜拜環球港務和亞洲貨柜碼頭有限公司。它們占地2.85平方千米,提供24個泊位共8530米深水岸線。
葵涌一青衣港池水深達15.5米,貨柜碼頭總處理能力每年逾1800萬標準箱。
投資5.1億美元、占地70萬平方米的香港第九號集裝箱碼頭工程已在2004年竣工。第九號集裝箱碼頭為香港增加了6個集裝箱船泊位,其中4個用于遠洋主干航線,另外2個用于支線集裝箱船舶,可以為香港提高集裝箱吞吐量260萬標準箱。
2.其他信息
(1)助航信息。港口設置航標290個,許多航標都裝有雷達反射器。甚高頻電話晝夜開放。
(2)港口后勤。港口后勤活動是香港港口運作不可分割的一環。港口后勤設施是所有與主要港口運作有關的活動而無須設于港口范圍以內的設施,包括貨柜存放場、貨柜場、貨柜車場和貨柜車維修工場。
以上關于“香港港”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